Skip to content


感谢元首御词(一):马来西亚的人才外流

lim-kit-siang-in-parliament-2007.gif

我对元首陛下昨天在上下议院所发表的施政御词表示感激。

在国家宪法和传统的君主立宪制度下,元首施政御词不仅是元首陛下的个人献词,同时也是当今政府在未来12月的政策演说。元首在发表施政御词前,首相必定亲自将政府政策呈献给元首。

因此,在许多共和联邦制的国会如英国、澳洲或印度,都会有修正感谢元首施政御词动议。这不是对元首或元首府进行人身攻击,而是针对施政御词中所包含的国家政策,提出一项修正提议。

这也是为什么在10天的国会辩论中,有两天时间让部长们在国会结束前,为元首施政御词中的政府政策辩护。

由于元首施政御词是政府未来一年的施政方针,因此在元首发表施政御词后,内阁部长通过赞扬施政御词,达到自夸自擂的效果,是极不寻常的。他们似乎忘了,元首施政御词就是政府提呈一年政策的立宪传统。

副首相纳吉赞扬元首施政御词为“充份展现政府的理想及议程”;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黄家定则认为,元首御词提醒大家继续加强具透明化的公共传递系统;工程部长三美威鲁说,元首建议提升水利灌溉系统,以防止柔州大水灾再度发生,充份表现了政府要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决心。

我并不是说我们不能或不应该赞扬元首施政御词,可是当内阁部长赞扬御词时,那若不是自吹自擂的表现,就是对元首施政御词是政府政策一事的无知。

我完全认同元首在施政御词中表示,国民团结是我国最重要的议题。我国做为一个多元种族、语言、 宗教、文化的国家,是否成功达致国民团结,应该成为建国50周年是否成功的基本指标。

华都牙也区国会议员冯宝君有一个部落格(http://pokuan.blogsome.com)。她最新的一篇贴文《我的朋友,现在是美国人》。这篇感人的贴文叙述着一个背井离乡的马来西亚公民的事迹。在过去40年,这个故事也发生在逾百万马来西亚人民身上——该不该移民和申请他国公民权。

虽然,移民是人类历史的普遍现象,但是在过去40年来,逾百万马来西亚人移民,是因为我国一些推进因素促使的,并非被他国吸引的关系。这让我国面对人才外流、人力资源短缺,也破坏了我国取得国家发展及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潜能。

若上述百万人不是因为过去40年的不公平歧视政策及短视的政治手段而远走他乡,那独立50周年的马来西亚或许是个更发达、更具竞争力的国家。

经过40年的“自残”,像冯宝君部落格中那则触动人心的故事,应该随着废除不公平的歧视政策而结束。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面对国人移民海外的问题上,今天还是很多人和七、八十年代一样,普遍地以一副“要走请便”的心态来看待。

对于移民的外在吸引因素,我们能做的不多。但是对于推进因素,若政府不承认这是由于不公正及没有良好施政的问题所引起的,这不能算是一个好政府。

所有的国会议员都应该阅读冯宝君部落格的贴文。她的部落格和我的部落格引发了网民的广泛讨论,反映出逼走百万人才外流到其它国家,是一件多么令人痛苦、伤心的事。

在2004年3月大选时,首相阿都拉巴达威承诺将领导一个“听真话”的政府。国会更不能不聆听这些马来西亚人的真心话,他们不仅代表逾百万被迫背井离乡的国人,也代表了留守家园的另外逾千万名马来西亚人民所背负的伤痛和困境。

第一个回应我的是“carboncopy”,他写道:

我的叔伯在1960年代离开马来西亚。他在MIT毕业,并到耶鲁大学考取电脑科学博士学位。我敢说,当时的电脑时代才刚刚开始。

他曾是一个很爱国的人,是一名毕业自皇家军校的皇家童军。他在考获博士学位后回国服务,并在马来亚大学找工作。但是,对方却直接告诉他马大有职位空缺,但只给土著申请。

结果,他前往美国追求更宽阔的发展空间,已成为美国公民数十年。他为电脑科学领域做出极大的贡献,并会继续贡献。

他不曾原谅马来西亚拒绝他回国。我想,这辈子他绝不会原谅马来西亚。

第二个回应来自firstMalaysian, 他写道:

我的儿子在没有任何奖学金或国家承认的情况下,到国外攻读生物医药工程,目前在异乡攻读博士学位。国外的大学给予他所有的帮助和机会,而最近他的研究有重大发现。肯定地,一名马来西亚科学家在国外总是被他的学生及教授称为“马来西亚人”,而他总是引以为荣。不过,当他每次抵达吉隆坡国际机场时,他感觉到自己是二等国民。在自己的国家,他面对身份认同的危机。

在国外,他不分种族地协助许多马来西亚人取得更高成就;他乐见马来西亚人取得成功,不管他是华人、印度人或马来人。在国外,他秉持“大马人优先”的精神;但是国内的情况却是种族优先。

人才外流的情况将会继续。

另一个回应:

关于在大马高等教育文凭的少数族群优秀生,无法进入本地大学的报道越来越常见,反对声不但遭忽略,政府还常常宣称这是公平的游戏。

我个人认为,我别无选择而必须到海外读书。我的父母必须耗费他们所有的退休金,供我到澳洲念书。毕业后,我的朋友大多数选择留在澳洲或到新加坡工作,因为在这些地方,公平的机会及平等的竞争环境能给他们较好的事业前景。

到伦敦之前,我在新加坡考获我的硕士学位,我遇到许多面对同样情况的马来西亚华人。我们都想回国,但我们知道给少数族群的研究前景是非常有限。无论我们多么出色,我们看来只能继续在国外寻找机会。

PWCheng写道:

你我都了解这些问题,而巫统也是。从我和他们在一起的经验,以及对于那些和我有共同经验的人,他们不理会非土著移民不满的呐喊。你我都知道,他们的短视心态打从心里就像要越少非土著越好,最好是没有非土著,那他们就能独自拥有全部。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继续奉行越来越偏激的歧视性政策。

他们高谈国民团结,并实施一些政策,就为了让他们在外界眼里看起来是一个和平、进步的多元种族社会。不幸的是,就像美国曾经受法律认可的歧视黑人一样,若我国的非土著继续被歧视,那我国国民就不会有团结的一天。

就因为他们这些歧视性动作,对我国社会及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当他们尝试以一些无知可笑的计划和想法来哄骗全世界时,只会让人看到他们企图用小小手段来掩饰大问题。

另一则贴文:

我的儿子是一个全A学生,不过当他申请奖学金时,他们甚至不屑回复。结果,外国政府提供奖学金给他时,他选择去升学。如今,我告诉他别回来,因为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似乎不会有任何改变。

另一则贴文:

还记得马丁路德金的演辞?“我有个梦想”?的确,我们对未来皆抱有梦想和希望。不过,不幸的是,我们在这个国家的发展机会存有太多不确定性和不明确。我的姐姐是一位生物科技毕业生,之前因为前首相马哈迪在第8大马计划下所提倡的生物谷概念所吸引,对此感到非常兴奋。是否有任何进展?结果呢?现在即使你到谷歌搜索有关课题,搜索引擎会把你带到2003年的搜查结果。怎么能够这样?

当我在收看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时,他们正在播放关于印度的下一个世代。当时,SKS微金融的创办人和首席执行员维克南亚古拉是其中一位主讲者。印度将会崛起成为大国,那马来西亚呢?这就是为什么现今的年轻人想要趁早离开这个国家。我们既然有这么多聪明、有创造力和创新的国人,但有些人依然故我,放弃纳入人才,却选择闭门造车,那就不能指责我国人才流失。所有的毕业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在某一个领域受到认同,他们希望能够成功,他们需要一份职业能够凸现他们的教育背景,以及他们辛辛苦苦为考取文凭所付出的努力。他们应该得到赏识。

但是,事实是,少数人被歧视!到现在,我们还被认为是非土著、外来者?这就是为什么国人选择离开这里和移民。我的朋友告诉我,他们会想要回到马来西亚的唯一理由,只是因为婚礼喜事和丧事。虽然他们的说法很悲观,但是我不怪他们,我感同身受,而这也是事实。

Richard Teo有话要说:

我不认为国阵会在未来改变其政策。只要马华、国大党和民政党继续支持这个贪污的政府,一切将会维持现状。顶多国阵只会输掉几个议席罢了。那些乡区的马来人虽然同样被边缘化,但还是会继续支持国阵,因为国阵会继续玩弄种族和宗教课题以捞取选票。是的,全体马来西亚国人的未来前途一片暗淡,不止是华人和印度人,还包括马来人。目前,新经济政策仅帮助巫统精英朋党,他们是唯一在新经济政策底下受惠的一群。

冯宝君的部落格也引起了一些关于真实人民困苦的回响,包括达贾恩佐的贴文:

1。我认识A先生九年了。他是一名书记,而他的太太则是一名普通员工。他们育有两个儿子。当时,他们的长子无法进入政府大学,因此决定抱读私立大学的双联课程。与此同时,他兼职工作以赚取学费。当他到了课程最后一年时,他们两父子皆无法存储足够的海外升学费用和生活费。这位父亲还记得当年他在学校所学的:

人遗子金满赢
我教子惟一经

A先生最终选择自愿退休。这让他得以获得其退休金,以资助他的长子完成最后一年的学业。因为他依然很硬朗,因为兼差以供养其幼子的中学教育费。幸好他的幼子能够进入政府大学念书,否则他的妻子可能被迫像A先生一样做出牺牲。

这是KS Ong的贴文:

马来西亚的损失,却让美国得益。没有多少人能够在一个根深蒂固的歧视性制度下挣扎求存。不过,我相信有越来越多的人民继续斗争,特别是那些对种族主义政党、以扶助多数族群为名的歧视政策感到厌倦的各族年轻公民。

最近我们经常讨论疲弱的经济,这有鉴于我们所使用的方法,然而还有一些人高谈主权,而这些人往往又是掌握权力的人。

感谢互联网的出现,让我们有另一个管道获取资讯,以塑造我们自己的言论思想,决定我们国家的未来。

这些背井离乡国民的部落格链接到另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Lucia Lai,一个在华盛顿生活的马来西亚华裔妇女的部落客写道:

我在槟城圣乔治女校以非常优秀的成绩考获大马高等教育文凭。那我得到马来西亚政府给我的大学学额吗?没有。我的得分近乎满分,但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而我的马来朋友皆获得到海外深造的机会。

他们当中就算只得两个A也能够进入大学。我非常沮丧。我是我的父母摆脱贫困的最后希望。当年我18岁,我认为自己辜负了他们。今天,我终于明白那是马来西亚政府的歧视政策辜负了我和我的家人。

幸好,我并没有放弃,并为马美专员署教育交流(MACEE)做研究,以便寻找美国大学录取我,并为我提供一切经费。身为一个穷木匠的9个子女中的幼女,我的家人和朋友都说我疯了。我们根本没有能力用钱财换取任何东西。

由于我在中学时代的成绩及社区服务等课外活动的表现不错,我获得全免奖学金,并一边工作、一边上课,以应付我在美国一所竞争非常激烈的大学的杂费。

我在每个学期修21个学分,每个季度修15个学分,并在每个星期工作20个小时,同时维持3.5的总积分。其中有几个学期,我得到院系奖学金,并兼职当助教。

我曾经当过厕所清洁工人、地毯清洁工人、电脑室助理、场地管理员、图书馆管理员、油漆工人、导游等等。若你了解美国的学分制,你就会明白这些都是个重担。

那为什么我要那样做?这是因为从小我的父母就告诉我努力就是机会,并感到敬业乐业。我以两个主修科、一个副修科考获荣誉学位,最重要的是,这让我学习到谦卑,也非常敬重被生活所逼、从事劳动工作的“蓝领阶级”。

那些你们以为自己很了解澳洲、美国或西方国家的,请你再想一想。除非你们曾经真正在这些国家居住过,比如:偿还过房贷、纳税、参与过选举,否则你不会明白要在这些国家取得成功,是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和奉献。这不只是针对移民而已,也包括生于斯、长于斯的当地人民。

他们能有今天,都是因为他们自己努力换来的。(我当然不是说每个美国人都很努力。到处都有不求上进、饭来张口的一群。还好,他们只占了少数。)

每个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能他们肯努力,自力更生,都应该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他们最后也应该是付出一份耕耘,获得一份收获。

当一个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决定了他的机会是有限的,那是可以谅解的。但是,高等教育机会若像在马来西亚一样,以种族为前提,那对于那些视教育为可以摆脱贫困的人,是非常残酷的。

若你想说美国也有歧视,没错,当然也有。你能够说出一个没有歧视的国家吗?不过,让我告诉你,若你去寻找,你一定会找到。但在马来西亚,你不需要去寻找,因为歧视就发生在你身边,狠狠的在你脸上刮了几个耳光,不仅如影随形,更受到法律的认可!

在美国,我的孩子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无论是黑人、白人或移民朋友,一同上课学习。在学校,他们吃同样的食物,玩同样的游戏、学习同样的课程;当他们18岁时,他们将会拥有同等的机会。

为什么我要把孩子带回马来西亚?让他们继续因为自己是非土著,而在过去30年来就已经存在的歧视政策下继续受苦?

我很详细地引述上述所有贴文,因为这是过去40 年来逾百万名有才华、有创造力和魄力的人才外流(或许有人会认为实际人才外流数目应该是有关数据的两倍),必须被视为国家的灾难,而非单单个人或家庭的问题。

全球如今已进入知识型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强大基础将取决于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冲劲和才华,而不再是人数的多寡或国土的大小。

我要指出的是,马来西亚在过去四十年里所面对的严重人才外流,是我国自独立以来,无法把我国优越的经济条件与充沛的资源发挥到淋漓至尽的主因。

马来西亚和加纳一样在1957 年独立。当时,两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处于同等地位。这两个国家皆将在今年庆祝国家独立金禧年,但是加纳在经济发展上完全失败,其国民人均收入只有马来西亚的十分之一。

就因为我们比加纳好上10倍,那马来西亚是否就应该沾沾自喜,就如一名国阵国会议员在过去的国会会议中所提出一般?

这取决于我们是要和最好的竞争,还是和最坏的作比较。若我们只选择跟失败的国家比较,并不准备和相等的国家作比较,那一切“辉煌、光辉和卓越”的口号也是徒然。

在1957 年,虽然马来西亚的人均收入一年只有200美金,但在财富和收入方面排在亚洲第二,仅次于日本。不过,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如今早已迎头赶上,超越我们。

虽然在独立初期,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人均收入领先亚洲其他国家,仅次于日本;但是在建国后的首 10年,我们已经落在香港和新加坡之后。在1970 年推行新经济政策后,我国与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变得更大。

虽然马来西亚的人均收入在独立后的首十年,开始落在香港和新加坡之后,不过我们依然领先韩国和台湾。马来西亚在 1967年的人均收入为290 美金,相较于台湾的250美金及韩国的 160美金。

在1967年,依据国民生产总值,新加坡的人均收入是600美元,而香港则为620美元。

million-malaysian-brain-drain-a-national-disaster.gif

38年后,新加坡及香港在2005年的人均收入分别上升至2万6836美元及2万5493美元,韩国达到1万6308美元,台湾则为1万5203美元,反观马来西亚的人均收入仅达到5042美元。

在过去40年里,韩国的人均收入增加100倍、台湾60倍、新加坡45倍、香港40倍,但马来西亚只增加区区的17倍。

逾百万名有创造力和魄力的马来西亚人才在过去40年里外流,是马来西亚比新加坡、香港、台湾及韩国落后许多的主要原因。

我不想互相指责对方。我希望,基于国家及未来下一代的利益,就让我们承担错误,并拿出勇气来纠正错误。

我非常关注元首施政御词中的第15段,有关政府要在达致2020年宏愿之际,在13年内达成“卓越表现”的目标,应成为我国独立半个世纪以来,公共服务领域及私人界不间断和共同标准。

政府应该结束否定症候群,并承认过去40年的歧视性政策导致逾百万名有才华、有创造力、有领导能力的马来西亚人才流失到国外,是我们建国进程中最失败之处,同时须要一项国家政策以解决人才外流的最根本导因,这对庆祝50周年国庆的马来西亚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别在说那些因歧视政策而外流的人才是不爱国、不效忠及反国家,因为若这种说法成立的话,那么促成这种歧视性政策,造成国家蒙受严重人才外流损失者,岂非更不爱国、更不效忠及更反国家。

人才外流的问题应获得高度关注,并把抑制包括马来人和非马来人在内的马来西亚人才大量外流的问题,视为当务之急。

在去年11月的巫统大会召开后,我即刻提出警告,若种族极端主义及宗教偏激持续爆发,就如巫统大会中挥舞马来短剑及恫言重演513浴血事件、发狂及暴乱等言论所凸显出的浓厚火药味,对国家的竞争力、2007年马来西亚观光年的成功及独立50周年纪念,将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并激起新一轮包括马来人及非马来人在内的马来西亚人才外流趋势。

因此,我于去年11月21日在国会提出一项紧急动议,以辩论巫统大会中具有火药味的言论课题,我形容这是过去30多年来马来西亚建国的最大污点,其原因有三:

• 破坏国民团结及达致2020年宏愿中的“马来西亚国族”目标;
• 破坏我国国际竞争力,并吓走外资;
• 让人质疑庆祝独立建国50周年国庆对全体国人的意义。

不幸的是,我的动议未获得支持。我最担心的问题终于发生了。在火药味十足的巫统大会召开后的一周内,国人查询移民外国资料的人数暴升2000%。

吉隆坡一名移民局代理告诉《新海峡时报》,平时每天平均接到15至20项移民外国的查询;但在11月巫统大会召开后的两周内,查询移民外国的电话从不间断。

在去年11月14日至19日之间的那一周(巫统大会召开的那一周),约有6500项有关移民澳洲的查询、5500项移民纽西兰查询、4000项移民加拿大查询、约3500项移民其他国家,包括挪威及瑞士的查询。

这意味着,在那6天内共有1万9500项查询,或平均每天有3250项查询,共骤升了2000%。

拨电话查询者包括各个种族,即马来人、印度人、华人和其他。

国人欲了解,内阁是否曾讨论人才外流及掀起新一轮人才外流趋势的问题,以及内阁是否提出任何应对措施,以抑制担心国家前景而想移民外国的人才继续流失,并将他们留住,同时扭转人才外流的劣势,以协助马来西亚达致转型为知识型经济的目标。

Posted in 国会.


0 Responses

Stay in touch with the conversation, subscribe to the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