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呼吁所有的马来西亚团体,无论是政治的、公民的、宗教的、商业的或甚至是地方及宗亲的团体,采取共同的爱国立场,参与在一场洗脱马来西亚被国际谴责为即时的窃盗国家的污名的国内和国际运动

在国庆第59周年纪念的一周前,占据着茶室、咖啡店及国民谈话的课题都是“逮捕马来西亚一号官员”(“MO1”)。

在过去三天内,有另一个课题超越“谁是马来西亚一号官员”成为国内最炽热的课题,那就是国阵策略通讯主任兼掌管经济策划单位的首相署部长拿督斯里阿都拉曼达兰在9月1日和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所做的访谈中向全世界承认“马来西亚一号官员”正是首相拿督斯里纳吉。

问题是:阿都拉曼为何现在公开及在国际上“揭露”纳吉就是“MO1”,而在过去六周内,整个政府机制,从首相到内阁到国家执法及调查机关的领导人,如总检察署、警队、马来西亚反贪污委员会、国家银行、总稽查署和公共账目委员会都参与在一场全国性的“猫捉老鼠”游戏内,在国内和国际上假装他们不知道谁是“MO1”。

那么阿都拉曼究竟是纳吉的朋友还是敌人呢?

尽管阿都拉曼曾经轻蔑的把那些不知道谁是“MO1”的人贬低为“傻子”(这包括多数的内阁部长以及不必要地针对对政府高度效忠的人士,如总检察长和全国总警察长),但没有人会相信阿都拉曼会是纳吉的敌人,甚至是连那类密谋叛逆的敌人也不是!

尽管阿都拉曼的承认明显的让其他内阁部长和对政府高度效忠的人士措手不及(马华署理总会长兼部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就是一个好例子),但没有人会真的相信阿都拉曼会在纳吉不知情及没有授权或核准的情况下,在BBC访谈中这样承认。

所以纳吉究竟是在葫芦里卖什么药呢?

BBC针对阿都拉曼的访谈的报导标题是:“谁是“马来西亚一号官员”?案件结束”

这正是纳吉、阿都拉曼和纳吉的谋士在决定“揭露”纳吉就是“MO1”的策略上所希望看到的,但他们却是大错特错的,因为这并不是“案件结束”,而是“案件重启”,甚至是更深入和更广阔的规模。

首先,随着“MO1”是谁的奥秘因着阿都拉曼的坦诚而真相大白,一个被引发的即时问题就是首相本人为何依旧逃避不承认他其实一直被美国司法部有关在环球规模上窃盗、侵吞并用在洗钱的一马公司数十亿令吉资金的国际阴谋的调查所针对。

纳吉已经坚定地否认他在一马公司丑闻中有犯下任何过错。

即使马来西亚人不去判断纳吉是否有错,纳吉的致命点无疑就是即便国内针对一马公司展开多次的调查——由四位丹斯里所领导的调查一马公司的特别工作队、总稽查司、公共账目委员会、马来西亚反贪污委员会以及警方——还有他在2009年至2015年之间的所有一马公司交易上都有最终权力,首相和马来西亚政府都不能有效及令人信服的驳斥136页长的美国司法部针对纳吉和诈骗一马公司数十亿美元的国际阴谋的“参与者及同谋”的诉状!

既然阿都拉曼已经公开承认“MO1”就是纳吉,那么政府在等候美国司法部诉讼案的结果(可能需要数年之久)上所抱持的事不关己及漠不关心的态度就愈加显得站不住脚和不易持续下去。

但阿都拉曼的承认却有一个优势——阐明美国司法部诉状涉及了两个严重课题:首先,就是纳吉和其他在马来西亚的“政府官员和他们的伙伴”在一马公司环球金融丑闻里的罪责;再来就是马来西亚被国际谴责为一个即时的环球窃盗国家。

让纳吉是否在一马公司环球金融丑闻有罪的问题继续拖延是否是正确、恰当或道德的问题都还可以往后处理,但容许马来西亚的好名声和名誉继续被玷污及摧毁,而没有即时的国家反应去挽救却明显的是错误、不恰当和不道德的。

马来西亚人,无论是来自哪个种族、宗教、区域或党派的,都必须在不想马来西亚因着成为一个即时的环球窃盗国家而在世界上声名狼藉上团结一致。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昨天呼吁国会应当在这个月里召开特别会议,来讨论马来西亚要如何回应以捍卫和维护马来西亚的国家主权和国际好名声及名誉,透过洗脱马来西亚被国际谴责为即时的窃盗国家的污名。

纳吉必须要预备将他的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下;并执行他作为首相的职责,向联合国大会致词以洗脱马来西亚被国际严正谴责为即时的环球窃盗国家的污名。

一支包含所有党派的国会代表团也应该被派遣去本月秒的联合国特别大会会议,来洗脱马来西亚被国际严正谴责为即时的环球窃盗国家的污名。

这是马来西亚爱国者,不分种族、宗教、区域或党派的爱国主义事务、任务和挑战。

有鉴于此,我呼吁所有的马来西亚团体,无论是政治的、公民的、宗教的、商业的或甚至是地方及宗亲的团体,采取共同的爱国立场,参与在一场洗脱马来西亚被国际谴责为即时的窃盗国家的污名的国内和国际运动。

这必须是一场捍卫马来西亚的国际好名声和名誉的运动——这比任何的个人或政党还来得更重要。

【于2016年9月4日(星期日)中午12时30分在新山的民主行动党新山再也/适都浪选举课程上的演讲】

Posted in 纳吉, 贪污, 金融丑闻.


0 Responses

Stay in touch with the conversation, subscribe to the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