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第13届全国大选倒数第1天 —— 我挑战马哈迪针对他在过去担任第4任首相期间的22年统治进行7场公开辩论

当我於2013年1月1日开始撰写第13届全国大选倒数100天系列文告时,我并没有预料到我能够完成这100篇文告,因为普遍上认为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拉萨将鼓起勇气在2月份农历新年,一举摆脱哈姆雷特王子“做还是不做”的犹豫窘境,宣布解散国会以让路举行第13届全国大选。

然而,他於2月11日在槟城国阵农历新年开放门户上精心策划的350万PSY和江南Style表演,最终却上演滑铁卢,不但弄巧反拙,反而因此陷入最高级数的政治与公关灾难,尤其是当现场数千名出席民众对纳吉的第一个问题“是否准备好迎接PSY”时皆报以“Yes,Yes,Yes”的答案,但当纳吉抛出第二道问题“是否准备好迎接国阵”时,民众却回以一致且响亮的“No,No,No”答案。

“No,No,No”事件不但激发了马来西亚人的想象力,且已载入马来西亚的政治与民俗史迹 —— 更少不了纳吉在槟城惨遇的其他窘境,例如首相和前首相在台上苦等PSY加入他们的“捞生”仪式五分钟不果,以及PSY拒绝与纳吉、罗斯玛和黄燕燕共跳“一个马来西亚江南Style”舞蹈。

今天正是“第13届全国大选倒数100天”每日文告的第100篇,一个选举委员会宣布第13届全国大选提名和投票日的日子——也是一项对纳吉的终极测试,例如他会否将捍卫透明国际组织大马分布《选举廉正宣言》,坚守一场自由、公正且干净的选举!

这将会是一场历史性的全国大选,因为马来西亚人在国家独立56年历史上首次得以向世界证明,马来西亚是否将可晋升成为正常民主国家的行列(纳吉扬言要把马来西亚打造成为“世界最佳民主国家”的先决条件),因为选民将拥有最基本的权利,以决定谁将在未来五年成立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且得到所有政党和政治领袖的尊重。

我对纳吉於4月3日宣布解散国会时,保证第13届全国大选若发生政权转移,不管是州或联邦,都会在和平的方式底下进行表示欢迎,而这也是他首次作出如是公开表态。

过去四年,我曾多次在国会里外质问纳吉,他会否公开作出承诺,即巫统与国阵一旦无法获得人民继续委托执政布城,他和巫统与国阵将会接受选民的抉择,并负起责任确保布城联邦政权从国阵和平转移至民联手上。

我对纳吉最终作出公开承诺感到欣慰,而民联也将作出同样承诺,确保政权和平移交,不论是州还是联邦。

但是,我却注意到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在此课题仍然完全保持缄默,也没有针对纳吉承诺将在第13届全国大选确保政权和平转移表示认同,倘若这是1330万名选民的最终意愿与决定。

我特别提起马哈迪,正是因为在过去的100天内,这位曾经担任我国首相任期最长的前首相从幕后走出,成为当今巫统最有权势的政治家 —— 甚至比现任首相和巫统主席纳吉更加强大 —— 这就何以马哈迪胆敢对外公开向纳吉发出最后通牒,如果他无法在来届大选为巫统和国阵取得比2008年全国大选更优异的成绩,纳吉就必须退位让贤,由丹斯里慕尤丁接任首相一职。

马哈迪并不沉浸在作出空洞无谓的威胁,因为他已在2008年全国大选之后把前首相敦阿都拉拉下马。同样的,在第13届全国大选之后,他或许也会毫不犹豫地向纳吉展开同样的逼宫动作。

事实上,马哈迪才是纳吉本人最害怕的一人 —— 尤其是纳吉对马哈迪近来在助选活动上作出荒诞无稽的言论不敢提出异见 —— 而最令人难忘的是他对土著权益组织主席伊布拉欣阿里的歌功颂德,宣称如果有许多人能像阿里一样,那么国家便得以获救。

显然,如果拥有全面性的自由,马哈迪或许将选择伊布拉欣阿里成为马来西亚首相,而非纳吉或慕尤丁!

有鉴于马哈迪在过去100天里显得超级活跃,以及他作为一位“实权”首相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权利甚至凌驾在纳吉之上,第13届全国大选将不会单纯只是对纳吉四年转型的公投,也是对马哈迪22年统治的公投,包括在他任内涉及一揽子违背人权的事项、超级金融丑闻、以及颠覆我国国家机关的独立性,如司法、警察与公共服务。

我真诚敦促马哈迪,既然他要在第13届全国大选中在巫统担正,马哈迪就应当成为一位负责任的“政界元老”,停止渲染种族主义并炒作公众情绪,因为这已彻底与他在2020年宏愿中提出创建马来西亚国族的理念完全抵触。

除非,马哈迪现已彻底推翻并否认他在2020年宏愿中提出国创建马来西亚国族的理念!

基于这项原因,我挑战马哈迪针对他在过去担任第4任首相期间的22年统治进行7场公开辩论,因为马哈迪已变相使第13届全国大选成为纳吉与他本人的双重公投之战。

Posted in 纳吉, 选举, 马哈迪.


0 Responses

Stay in touch with the conversation, subscribe to the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