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如果马来西亚理工大学是成功例子,那么马来西亚高等教育还有什么前景?

高教部长拿督斯里慕斯达化于去年12月5日回答我的提问时,指马来西亚理工大学(MUST)与麻省工艺学院(MIT)所建立的“精明伙伴关系”为成功例子。

慕斯达化显然被误导,或者是他误导国会,因为在一周后,有报导引述他的谈话,即政府严正看待MUST的前景,因为报读这间研究大学的学生人数已减少至10名学生。MUST在2002年开办时,声称是与世界著名的MIT进行研究合作。

慕斯达化今早答覆我关于MUST的问题,即尽管该大学获得政府至少1亿令吉的支援以及核MIT的“精明伙伴关系”,但是该大学仍然失败的原因。我今早阅读慕斯达化的答案时,简直难於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的答覆引起了另一个更大问题,即慕斯达化依然冥顽不灵灵地把马来西亚理工大学(MUST)与麻省工艺学院(MIT)所建立的“精明伙伴关系”为成功例子,虽然实际上当马省理工学院不再和马来西亚理工大学进行任何“合作”后,这个“精明伙伴关系”已经是一大败笔,因此大马的优质高等教育仍有什么前景?

以下是慕斯达化的答覆:

“MUST并非如怡保东区国会议员所指的那般失败,因为截至2006年12月,MUST总共录取69名学生。

其中13名学生已经完成他们的论文,并正在等待MUST资格鉴定局正式确定它们的毕业日期,另有18名学生请假(最多2学期)。MUST至今已获准举办9项课程,即7项硕士及2项博士涵盖工程、交通及生物科技的课程。

高教部时常监督所有辖下的学府,包括MUST在内之各项表现,尤其是有关学府的学生申请就读人数及毕业人数。”

MUST背后的首要推动者是拿督艾芬迪诺瓦威。他的私人投资控股公司,即总公司设在古晋的Encorp集团私人有限公司与雪兰莪州政府组成一个财团,成立MUST Ehsan基金会来与MIT合作开办这间研究大学。

MUST的构思是“培育大量的科技专才,因为这是实现2020年宏愿国家目标的首要因素”。它的目标是在首5年内拥有500名学生及在10年内拥有5000名学生。

可是,据慕斯达化说,MUST自2002年成立以来的5年内总共只有69名学生,目前只剩下38名研究生在修读9项学术课程,比原定在2007年有500名学生的目标有着天壤之别!

慕斯达化显然有责任清楚交待关于MUST的一切,而最好的场合就是他下周总结国家元施政御词时,交待他“严正看待”MUST的成果,因为去年他委托一组专家针对MUST的前景进行研究。

同样关键的是,艾芬迪是负责确保耗资2200亿令吉的第9大马计划能够成功推行的部长。如果第9大马计划步上MUST的后尘,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Posted in 教育.


0 Responses

Stay in touch with the conversation, subscribe to the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