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011年预算案:新经济模式的亡曲及马哈迪经济模式的捲土重来

首相提呈的预算案,是为新经济模式唱起亡曲。它明显的証实,这个政府没有能力坐言起行的落实在过去一年来大谈特谈的改革。

由领高薪魔术师打造出的口号及华丽演词,未化为明确的行动计划。分裂与软弱的国阵政府至今没有能力交出货来。

这个预算案标誌著以往的失败政策回笼,兴建大工程、朋党资本主义为导向、拯救及施捨的马哈迪经济模式再捲士重来,成为国家的梦魇。

它再次显示出,这个政府没汲取过去的教训,依然坚持推行令大马陷在中等收入圈中的政策。

2011年预算案全被视为将公款分配给构成票仓的巫统、国阵朋党及既得利益份子的工具。

它将公共资源,通过发出大型计划给巫统朋党、给120万公务员及党工新与额外的利益的方式分配出去。

时机並非巧合,因为就在大马即将来临之际。换言之,这个预算案只是回到马哈迪的大计划、拯救、私营化公共资产及猖獗贪污时代。

它不仅将国家带回到劣政的可悲时代,更将引领国家在不久後进入经济灾难时期。

预算案底线策略

这个预算案赤祼祼的証实,首相的确言行不一。

为了赢得选票,不惜在近几场补选中採用拨款及“计划”手段後,他目前又重施故技,以期以同样策略赢得第13届全国大选。

唯一的不同点时是,将过去的“零售”,转变成公然买票的“批发”。

宣佈了多项没甚麽经济理由的大计划,以及给特定选区及利益集团利益,只是不惜一切代价要赢得大选的一项扩大性遊戏。把政党利益置在国家利益之上。

首相在演词提到“政府知道最多的时代已过去”,並提到在草拟预算案时的所谓咨询。有关咨询根本就是鑑定与核实让巫统及国阵朋党受惠的计划。

没咨询州政府,国阵及民联州政府都没有参与对话,指联邦政府不再持本身知道一切的态度,根本是在骗人。

拟定2011预算案时,在新经济模式下大事渲扬的国家经济行动理事会分析及建议的政策改革,全都被漠视。其实,只有其演词导言有提到新经济模式。

10月15日提呈的预算案完全没提到恢复竞争力极需的关键性改革,以推动经济成长与转型,使大马能在2020年脱离中等收入圈的课题。

近期的经济表现与展望

首相在拟定2001年预算案时,宣佈大马经济已经从全球性经济不景气中复甦过来。

这是向自己道贺的做法,他归功于政府通过670亿令吉刺激配套的措施。然而,他没承认,区域内的其他国家表现一样好,甚至超越大马。

他所引述的数据是指短期性及具抚慰性的。但他没提到将确定国家经济中期表现的挑战性课题。

他似乎患上健忘症的,没提到克服津贴及达致收支平衡的课题。

他似乎选择把整个国际货币基金局在2010年常年咨询突出的财务及结构性改革需要的课题扫入地毯底下。

有关咨询强调採取步骤支持中期性复甦及优先进行结构性改革。在财务政策课题上,该基金局认为“预算式盈利是过渡性的,若更大的财务改革仍未完成的话。”

该基金局提到政府宣佈的各项步骤:一个大马计划、政府转型计划、建立在新经济模式下的经济转型计划及第10大马计划。

最显著的是其不客气的评估,它表明:“过去高调谈发展策略,但在目前看来,紧急性比过去来得迫切”。这是很重要与坦率的说法,直指政府的公信力问题。

首相根据全球经济复甦,加上私人投资与消费分别扩大10.2%及6.3%,而对未来一年的成长展望持乐观预测。

如果大家对全球经济可能双探底的持续担心考虑在内,这些假设具高度投机性。

首相选择不把国际贸币基金局的评估放在眼裡。该基金局在其报告中,对来年私人投资的复甦並不乐观。它发觉,公共企业的资本开支预计会上升。

因此,预示政府投资,而非私人界投资推动成长。这种趋势显示,公共投资会像以往一样,成为主要的推动力。

首相显然没处理流入外资大幅减少,以及如何扭转颓势的问题。

在未来展望方面,该基金局指出“中期的展望有赖于政府本身转型计划的层面与速度。”

其报告进一步表示,它对改革措施会获得全面与速度的落实没有多大的信心。这项诠释有事实根据,即该基金局从投资受阻及高额谨慎储蓄,现有政策只处理局部问题上,看到外在的不平衡。

政府在拟定2011年预算案时,对这些课题採取鸵鸟式反应的做法,进一步突出,政府不要承认经济所面对的重大课题,包括外资的流入持续低迷、显著的资金外流、人力资本流失及反动的既得利益份仔抗拒改革导致政策瘫痪。

首相在演词中说:“为达致先进国目标,我们不能自满。我们必须改变思维。情况已经不同。成功有赖于改变,而非增值。它需要大步向前。我们当前的选择明确。改变不再是选择,而是必须的。我们必须改变,否则将冒落後的风险。”

说得好,没有人会不认同这个说法。然而,演词不能証明,所讲的一切已经化为行动计划。

譬如,首相对津贴及扩大税收层面,以控制无法持续的财政赤字方面,完全隻字不提。

其实,新的津贴及施捨已被纳预算案中。政府仍漠视改善採购及削减开支与转移酌权处理,可带来经济效益的机会。

在他那34页的演词中,完全没提到这些课题。必须要问的是:“为何不出声?首相讲的话是否己染上情况维持不变症”。

有关报告对政府的财务政策作出以下的批评:

  • “大马的财务风险在过去几年已经形成”政策在好景时亲周期性,在危机时刻需要预算支持时,设定空前赤字的台阶。增加对石油收益的依赖,进一步破坏公共财政。
  • “需要统一来制造先抑制市场担心的空间”。
  • “然而,预算解利将証明是过渡性的,若扩大的财务改革议程依旧未完成。”
  • “储蓄可以通过合理化津贴及税务结构达致。

政治现实认为,津贴改革需要渐进但持续的进行。越早开始就越好。广大的做法受到考虑,主要在于定期减少关键性津贴,将现金补偿转移给最脆弱的群体,一般上看来可行,除非没患上改革疲劳症。”

问首相要如何及何时处理这些课题应是合情合理的。

Posted in 纳吉, 经济, 马哈迪.


0 Responses

Stay in touch with the conversation, subscribe to the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