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卫生部部长凯里应该据实回答为何马来西亚的新冠肺炎死亡率以及送院前死亡(BID)宗数如此之高,而不是在“耍太极”。
凯里昨天在亚庇表示,日常通报的新冠肺炎死亡宗数虽然很高,但并没有反映出24小时内新的死亡人数。
他解释说,这是因为这些宗数通常都是数天内累计起来的,有关当局需时查证死因,尤其是在像新冠肺炎疫苗施打率也很高的巴生谷这样的地方。
他表示:“日常死亡人数报告并不一定来自过去24小时的数据。当中有较多的迟报数据,因为我们要查证死因是否源自新冠肺炎,而不是其他因素。”
凯里说道,大多数的迟报数据都是来自大量的送院前死亡人数,因为他们的死亡还得受到调查才能被统计为新冠肺炎相关数据里。
“我希望死亡人数在两到三个星期内就会减少,因为届时我们已经清空迟报的死亡数据。”
凯里表示,大多数的送院前死亡病例都是居家隔离的新冠肺炎病患,他们在病况恶化的时候没有及时到医院求医。
他说道,许多新冠肺炎病患也被告知要居家自我隔离和监测他们自己,并被指示惟有在他们的情况恶化时才寻奇医药援助。
“在缺乏正确的监测下,他们被送到医院时已经为时已晚。”
我向一名医生询问他对凯里答复的看法。以下是他的回应:
“总而言之,送院前死亡的原因很可能是看护者和病患之间的沟通不良,以及这些人士在孤立的状况中没有受到充足的治疗,然后病死。”
“你去告诉一名病患,比如说他是65岁的,将他隔离在一个房间里,让他随身带着他的手机和止痛药。”
“你觉得他会怎样想?他知道新冠肺炎是可以致命的。所以他就问你,为何没有治疗好让我变好。即使你不要使用伊维菌素(Ivermectin),那个病患至少也应该获得一个小型医药包,里面含有维他命D和C、口服锌片和抗生素。”
“这些药物都可以加强免疫力,它们也可以协助抵抗其他感染。医药包可以确立他有机会痊愈的信心。给他一些东西让他怀着希望。希望可以让人存活下去。”
“那些60岁以下属于第1和第2感染等级的健康人士的存活率有90%,只要他们没有其他慢性疾病。一些重要的慢性疾病计有过度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和癌症。这些人士即使只是处于第1和第2等级都应该入院,因为他们的死亡机率较高。”
“迟报数据:如果一个人是送院前死亡,然后为他们进行病原体检测并获得阳性确诊的结果,那么这个人就被认证为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检测结果应该不需要超过两个小时。凯里的意思是否是所有的送院前死亡病例都是需要验尸查证的验尸官事务?”
“验尸或许会造成迟报。病原体检测只要两个小时。迟报数据维持在最少数程度。我不相信他们会为所有的送院前死亡病例验尸。”
“如果真的有迟报的状况,这是否只是在突显出前任部长的低效率?他是否在说着前任部长没有做好工作,而他凯里现在要收拾烂摊子?但是卫生总监还是同一人。请他去问卫生总监为何会有迟报的状况?”
“如果有迟报,预计数字是多少?有多少遗体已经堆积起来?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数接近3万人,而不是现在的1万8000人?”
“我们目前的整体死亡率粗略统计是0.98%。我们很快就会突破1%。要计算有多少送院前死亡病例是PCR检测阳性确诊的应该不会太困难吧?”
“全球现在的死亡率是2.06%,而史丹福大学专家所推算出来的新冠肺炎死亡率接近0.15%。马来西亚是否又在创造新纪录?”
“凯里的评论产生更多的疑问?”
或许凯里可以解答这名医生的一些提问。
自从凯里在8月30日宣誓上任为卫生部部长,送院前死亡人数已经累计到680人。凯里的意思是否是这个数字其实是严重低估的,而实际情况会更加高,近1000宗的送院前死亡病例?
我们静候凯里针对这个事情做出厘清。
昨天的新冠肺炎数据是凯里接任卫生部部长以来最好的一次,这让我们对新冠肺炎病例和死亡病例的上涨可以被遏止怀抱希望,尽管目前的相关证据还不够确凿。
昨天的新冠肺炎单日新增病例已经下降到1万7352宗,尽管马来西亚的单日新增病例自8月5日起已经有20天超越2万宗,而昨天的数字是8月10日以来最低的一次。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显示目前的新冠肺炎病例上涨的现象已经结束,因为这只是8月10日后新冠肺炎单日新增病例仅仅第二次处于1万7000宗的范围之内。
但凯里应该留意的是,印尼的新冠肺炎单日新增病例持续在下降中,昨天只录得4416宗,或等于马来西亚的四分一。
印尼在目前的这波疫情中,在7月15日达到单日新增病例的最高峰,录得5万6757宗,并自那时候起就一直下降到昨天的4416宗,而这是印尼三个月半前的水平。至于马来西亚则面临着世界上其中一个最漫长的新冠肺炎疫情,自去年9月的沙巴州选之后维持了一整年之久。
马来西亚或许可以派遣代表到印尼向他们学习。
尽管马来西亚昨天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数比印度的还要低:马来西亚的272宗相对于印度的290宗。但这还是事关重大的,因为两国的人口差距太大。
我们还有一些新冠肺炎瘟疫的疑问等候新任卫生部部长的厘清和对此采取行动。
0 Responses
Stay in touch with the conversation, subscribe to the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