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kerajaangagal111——内阁明天是否会通过结束紧急状态并立即召开国会和州议会会议来恢复马来西亚人民的信心?

在 2020 年 8 月的霹雳仕林河州议会补选期间,某位土团党高级部长声称,如果希望联盟依然是政府,将有更多马来西亚人民死于新冠肺炎。

自2020年8月29日仕林河补选以来,增加了653,140个新冠肺炎病例和3,843个新冠肺炎死亡病例。

现在,臃肿的国盟内阁中是否会有任何部长挺身而出,为仕林河补选之后这些新增的 653,140个新冠肺炎病例3,843个死亡病例承担责任?

事实上,新冠肺炎疫情对马来西亚人的生活、经济和社会的破坏是后门、不民主、非法和实施恶人政治的国盟政府最惨痛和应受谴责的遗产。

这是马来西亚将要记住的慕尤丁吗?不是“无用”,而是马来西亚历史上最糟糕的首相?

2020年3月1日,慕尤丁宣誓就任第8任首相时,共有29个新冠肺炎病例,死亡人数为0。

16个月后,现在有 662,457 个新冠肺炎病例和 3,968人死于新冠肺炎!

慕尤丁是否仍然声称2021年1月11日宣布的紧急状态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紧急状态不是基于科学,而是基于政治的决定,因为其他成功抵御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都没有采取这种途径。

与尚未宣布紧急状态的国家不同,我国的新冠肺炎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继续飙升,以致于现在将行管令3.0的全面封锁再延长两周,直到2021年6月28日。

2020年11月18日,马来西亚在新冠肺炎累计病例总数最多的国家中排名第85。

大约7个月后,昨天我们以662,457个新冠肺炎病例超越奥地利,现在在新冠肺炎累计病例总数最多的国家中排名第38。6月28日之前,我们将超越瑞士,排名第37。

疫情一开始时,中国排名第一,如今以91,428个新冠肺炎累计病例排名第99。

根据Our World in Data网站,就2021年6月13日每百万人口的病例数而言,和往常一样,除了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和智利这四个南美洲国家,我们依然击败世界上新冠肺炎累计病例总数最多的前37个国家中的33个。

马来西亚未能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程度,可透过马来西亚和那些曾被认为处理新冠肺炎疫情表现最差的国家的巨大鸿沟来衡量。

这些表现最差的国家已经看到了隧道尽头的曙光,甚至已经扭转局势,但马来西亚仍在寻找隧道尽头的曙光。

2021年6月13日的“每百万人口病例数”,马来西亚为179.61,相比之下,美国(42.89)、印度(65.16)、法国(59.10)、土耳其(71.93)、俄罗斯(79.54)、英国(103.07)、意大利(29.40)、西班牙(108.83)、德国(24.55)、伊朗(106.05)、印尼(28.89)和菲律宾(60.18)。

到目前为止,马来西亚已有3,968人死于新冠肺炎。自2021年1月11日宣布紧急状态以来的5个月,有3,451人死亡。相较于实施紧急状态前的12个月,有551人死于新冠肺炎,实施5个月的紧急状态下的死亡人数增加了接近7倍。

就每百万人口的每日死亡人数而言,我们也已成为世界上排名前端的国家。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我们是否要继续作为世界上的“失败国家”?正如彭博新冠肺炎抗疫能力排行榜上,在53 个经济规模超过 2,000 亿美元的国家中,马来西亚从 2021年1 月的第 16 位跌至 5 月的第 35 位所反映的那样?

第一步是恢复公众对政府处理新冠肺炎疫情的信任和信心。

今天,我们有一位卫生部长。他是个“无用的”部长,而他本应成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其中一位“关键”部长。

想象一下,一场由“无用的”将军指挥的战争会导致什么结果!

大多数内阁部长不会宣布他们个人支持紧急状态,更不用说支持冻结国会和州议会的违宪之举,但直到现在,我们才有一位部长鼓起勇气公开表示,尽快重新召开国会会议是至关重要的事。

明天的内阁会议上是否有足够的部长来做出必须结束紧急状态,并立即重新召开国会和州议会会议的重要决定?

明天,如果内阁有这样的决定,这将是首相署(特别事务)部长礼端身为领袖的一项重要倡议。在他担任希望联盟部长时,他曾提及“飞行汽车”,让每个人都感到不安。

这反映了民情,大家对统治者特别会议寄予厚望,没有寄望于明天的内阁会议。

这不是马来西亚宪法的基础,即建立在基于议会民主的君主立宪制之上。

然而,首相明天是否会领导内阁做出历史性决定,结束紧急状态并立即召开国会和州议会会议,以恢复马来西亚人民的信心?

Posted in 卫生, 国会, 慕尤丁.


0 Responses

Stay in touch with the conversation, subscribe to the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