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人在“全面封锁”的前三天因新冠肺炎病例和死亡人数而感到错愕:
日期 | 病例 | 死亡人数 |
1.6.2021 | 7,105 | 71 |
2.6.2021 | 7,703 | 126 |
3.6.2021 | 8,209 | 103 |
总数 | 23,017 | 300 |
马来西亚用了10个月的时间才累计22,957个新冠肺炎病例,以及11个月的时间才累300个死亡病例,但仅在过去三天就累计了上述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
过去三天,我国的每日新增病例连续击败了印尼和菲律宾,如下所示:
日期 | 马来西亚 | 印尼 | 菲律宾 |
1.6.21 | 7,105 | 4,824 | 5,169 |
2.6.21 | 7,703 | 5,246 | 5,223 |
3.6.21 | 8,209 | 5,353 | 7,217 |
这是马来西亚连续23天的新冠肺炎新增病例超过印尼,也是马来西亚连续4天的新冠肺炎新增病例超过菲律宾。
到目前为止,印尼和菲律宾的新冠肺炎累计病例都比马来西亚多。印尼以1,831,773 个新冠肺炎病例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18位,菲律宾以1,240,716个新冠肺炎病例排名第24位,但马来西亚逐步靠近。
马来西亚以587,165 个病例2,993个死亡病例排名第 39位。
印尼和菲律宾的人口比马来西亚多,新冠肺炎的累计死亡人数也更多。
尽管印尼共累计了50,908个死亡病例,而每天的死亡病例也比马来西亚多,但在过去两周内,它能够将每天的死亡病例控制在200人以下。
就菲律宾而言,累计死亡病例为 21,158 人,过去2周中有4天的每日死亡病例低于马来西亚。
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预测到9月时,我国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可能累计达26,000人,而到8月底的单日死亡病例可能高达200人。如果这个预测是正确的,在下来几个月,马来西亚将在每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和每日新增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这两个组别超越印尼和菲律宾。
如果马来西亚的新冠肺炎累计病例和死亡病例超过印尼或菲律宾,马来西亚将注定失败。
马来西亚的新冠肺炎累计病例排名第39 位,却在单日新冠肺炎新增病例击败了排名较高的 31 个国家。
根据Our World in Data网站昨天的数据,马来西亚的每百万人口单日新增病例比许多国家更高。我国的指数为237.45,高于印度(111.07)、法国(120.21)、加拿大(71.50)、美国(49.06)、菲律宾(60.93)、意大利(50.50)、泰国(56.42)、德国(52.79)、英国(51.41)、日本(24.62)、台湾(19.78)、印尼(21.18)、韩国(10.72)、新加坡(4.49)、越南(2.62)、缅甸(1.33)、澳大利亚(0.41)、新西兰(0.33)、香港(0.23)和中国(0.01)。
从昨天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全球新增386,337个病例,比2021年4月29日全球新增903,345个病例的高峰下降了57.2%。 印度增加131,371个病例,比2021年5月 6日增加414,433个病例的高峰下降了68.3%; 美国增加了17,791个病例,较2021年1月8日增加304,998个病例的高峰下降94.2%; 英国增加5,274个病例,比2021 年1月8日增加67,843个病例下降92.3%;意大利增加1,968个病例,较2020 年 11月13日增加41,195 例的高峰下降95.2%;法国增加8,161个病例,较2020年11月7日增加83,324个病例的高峰下降 90.2%。
为什么马来西亚在新冠肺炎病例急剧下降的国际趋势中背道而驰,在新冠肺炎每日新增病例中飙向新高峰?
“全面封锁”只会进一步削弱公众对政府处理新冠肺炎疫情的信任和信心。
国盟政府似乎发生了政变。国防部高级部长依斯迈沙比利宣布在“全面封锁”期间,国际贸易和工业部发出的所有工作许可信无效,而新的许可信将由相关部门发出。
似乎有一个快速的反政变,24 小时后,该公告被撤销,管辖权回到了国际贸易与工业部。
依斯迈沙比利在脸书上发的神秘帖子强化了后门政府发生政变和快速反政变的印象,他关闭了国防部办公室的门,照片说明是:“我已经关上了前门,可是……😥️”社交媒体认为是依斯迈沙比利与国际贸易与工业部长阿兹敏在“全面封锁”期间,因国际贸易与工业部批准信的问题发生冲突。
马来西亚处在恶人政府自动驾驶的状态吗?
似乎没有人负责。没有人关心如何恢复公众对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处理不当的信任和信心,或者需要在应对新冠肺炎的战争中启动“全社会”的策略和方针。
在这种情况下,马来西亚还有未来吗?
0 Responses
Stay in touch with the conversation, subscribe to the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