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马华赢得更多议席只会让巫统政治霸权坐大

新海峡时报今天沦为马华及国阵的喉舌,其封面版新闻是:“华裔选民有一个简单的选择:在国会及政府中的较大发言权,或者是在国会中没有影响力的更大声音…”

该报引述马华的军师黄木良的话说:“实在的是,当行动党表现比马华好时,是族群的一大重挫时。”

他说:“在1986年,行动党赢得24席,马华赢得18席。在1990年,行动党的国会席位仍比马华多两席。”

“行动党宣称在那两届里,是民主的一大进步。但真相是,那是华社的重挫。”

这是蓄意扭曲大马历史的非常不诚实说法。

第一,事实是,由於行动党在1986及1990年的一连两届大捷,巫统才放弃其长达30年的同化政策,而终於接受行动党倡议的融合政策来团结国人。

也由於这两届大选成绩,当时的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才在1991年2月宣布塑造一个马来西亚国族的2020年宏愿,标志着“一种语文丶一种文化”的同化政策被搁置,而接纳“多元语文丶多元文化”的融合政策。

这点後来获得马哈迪在1995年9月公开承认,当时他说,公民应以大马人为荣。

他说,为了实现马来西亚国族的目标,人民应开始不同种族与宗教的互相接受对方。

他在1996年8月告诉马来西亚前锋报:

“时代已改变。如果我们以前强调同化。没有国家再要同化,即使在美国,他们时常提到他们的根源。因此,如果我们已经接受不可能达到这目标,我们就应设法促进种族间的关系。”

他於1996年12月接受时代周刊专访时,有了以下的访谈录:

时代:您最近说同化种族的努力不成功,目前是尝试其他方式的时候。

马哈迪:以前的概念是,要成为大马人应成为100%的马来人。我们目前接受这是一个多元种族国家。我们应建立桥梁,而非试图解除分隔我们的障碍。我们不要将所有华人改信回教,我告诉我们的人,你不能强迫人改教。

 我当时还赞扬马哈迪的改进思维,因为这就是行动党政治斗争的里程碑之一,我们在1966年创党时,是要建立一个多元种族丶多元语文丶多元文化及多元宗教国家,而唯一可行及成功的建国政策必须是建立在融合,而非同化基础上。

若非行动党在过去30年的苦斗,“一种言文丶一种文化”政策早已经根深蒂固,而给国民团结及国家发展带来大灾难。

由於行动党的坚持,建国政策出现这种转变,我当时称之为“小开放”,但仍与让大马成功向前的“大开放”仍很遥远。

在1995丶1999及2004年大选,行动党在选举中遭到重挫,马华相对的获得大胜。

行动党在1995年只赢得9个国席,1999年10个及2004年12个。马华有在行动党挫败巫统的同化政策基础上,取得进步来确保建国政策根据融合原则而全面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大选,当年安华的“黑眼”效应,在马来社会发酵,使马来人准备改变,令巫统遭到空前的选举重挫。

若非华裔选民出手打救,巫统及国阵将失去在国会中拥有2/3多数席位优势。

如果当时行动党赢得30个国席的话,将令国阵失去2/3优势,而能迎进一个新的民主改革及经济与建国政策较开放时代,但行动党却遭重挫,只赢得10个国席。

马华中选36席,马华是否有凭这大量国席及华裔选民挽救巫统及国阵的角色,带来较为公正与平等的建国政策及马华在政府中的较大代表权,如增加马华部长职及受委为重要部门的部长,包括独立初期由马华袖领担任的财政及工业部长?

完全没有。当华裔选民在1999年挽救巫统及国阵,使他们保住2/3国会多数席位後,马华原本应是最具影响力与强大的时候,但事实却证明,那是马华最懦弱而让巫统政治霸权从1999至2008年坐大的时候。

巫统的霸权不仅将其他国阵成员党边缘化,而且还将所有族群,包括马来人丶华人丶印度人丶卡达山人及伊班人边缘化。

在过去9年里,巫统霸权干下了的好事罄竹难书,顺手拈来就有以下的几项:
•在2001年9月29日作出大马是一个回教国的929宣布;
• 巫青团针对诉求风波恫言烧毁雪华堂;
• 将原订20年的新经济政策延长至50年以上;
• 巫青团长希山慕丁在巫青团大会上挥舞马来短剑;
• 巫统内的权势圈反对2020年宏愿中的马来西亚国族目标;
• 非巫统部长在2006年向首相提呈有关宗教自由的备忘录时受尽羞辱;
• 公然滥用新经济政策,酿成更糟糕的贪污丶朋党及裙带风;
• 兴权会应不满印裔长期被边缘化而群起抗争。

黄木良错了。马华赢得席位越多,巫统的政治霸权越坐大。因此,在第12届全国大选,投国阵一票,等於投巫统霸权一票,全体国人都应不分种族或宗教地团结一致,粉碎巫统的霸权。

Posted in 回教国, 官方机密法令, 建国进程, 新经济政策, 民主行动党, 选举, 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