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既然官方已经承认MO1是纳吉,倘若内阁还不议决首相应该亲自向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说以洗除马来西亚作为“环球窃盗国家”的污名,那么内阁就是极度的懦弱和不负责任

马来西亚政府终于正式承认被美国司法部有关充公源自于从一马公司偷窃、侵吞、挪用和用在洗钱的35亿美元的一个国际阴谋的10亿美元资产的诉状提及多达36次的“马来西亚一号官员”正是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纳吉。

假如马来西亚政府要等到7月20日的美国司法部诉讼案的六周后才做出这样的承认,那么首相和政府为何不在美国司法部采取行动后即时及迅速的承认这个事实呢,尤其是国阵策略通讯主任及主理经济策划单位的首相署部长拿督斯里阿都拉曼达兰曾经说过:“只有傻子才不知道那个人是谁”,因为美国司法部民事诉状所提及的马来西亚一号官员(MO1)的身份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任何读过法庭文件或对这个课题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人是在指着谁说的。

在和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做访谈时做出这样正式承认的阿都拉曼还是首相比较有能力针对这个问题提供解答?

为什么政府要在过去6个月在谁是“MO1”的问题上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呢,甚至到一个程度引发“逮捕MO1”运动,包括上周日的一场由大学生所发起的示威集会?

除此之外,有多少位内阁部长自六周前一开始就知道“MO1”是纳吉的了,他们是否可以解释部长们为何在过去六周的内阁会议中都避谈美国司法部诉讼的课题?

这是否是因为部长们都不敢提起这个课题,因为它会直接影响首相,还有马来西亚首相老早在马来西亚政府体系里已经不是“同侪之首”(primus inter pares)了,而是全体部长唯命是从的实际上的“主子”?

然而,在“迟了六个星期”的有关MO1是纳吉的官方承认做出之后,倘若内阁还不议决首相应该亲自向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说以洗除马来西亚作为“环球窃盗国家”的污名,并让世界社会信服于马来西亚奉行公共诚信的决心,那么内阁就是极度的懦弱和不负责任。

我原本希望首相会在他的国庆第59周年纪念的献辞中开始洗除马来西亚被国际谴责为环球窃盗国家的污名(因着美国司法部针对一马公司和马来西亚并直接牵涉首相纳吉在内的史上最庞大的环球窃盗政治行动的缘故),但令我大失所望的是,纳吉非常明显的在他的国庆日演说中逃避这个敏感课题。

当纳吉在2009年4月成为首相时,他自诩为“转型之父”,推出一系列的转型计划以及可以组成一碗字母汤的英文首字母缩拼词,如一个马来西亚、ETP(经济转型计划)、GTP(政府转型计划)、NKRA(国家关键绩效领域)、NKEA(国家关键经济领域)、SRI(策略性改革倡议)、NEM(新经济模式)、BR1M(一个马来西亚人民援助金)和KR1M(一个马来西亚人民商店),这只是其中一些例子而已。

但纳吉最新一次的转型动作,即在一夕间把马来西亚变成环球窃盗国家,却是国家59年历史及历经六任首相以来,蒙受过的最巨大耻辱。

但更令人难堪及更显得有罪的是,尽管美国司法部的行动是一项充公位于美国、英国和瑞士的和一马公司有关联的拿来洗钱的资产的“民事充公行动”,但它却没有排除刑事行动,因为充公行动只是防范相关资产逐渐被消耗掉的第一个步骤而已。

但马来西亚不能再等候美国展开这样的刑事诉讼和它的结果出炉,因为马来西亚的信誉和好名声已经因着我们“转型”成一个环球窃盗国家而受到玷污了。

糟糕的是,马来西亚的国家主权财富基金会一马公司不单是世界上单一最庞大的针对从数十亿美元窃盗行为所起的洗钱和资产充公的行动的对象,其“政府官员和他们的伙伴”也被公布为一宗国际阴谋的主动参与者和同谋,这宗阴谋在2009年到2013年之间,“透过不同的方法,包括欺骗外国银行和发送国外联讯以进一步进行诈骗案,从一马公司诈骗数十亿美元,并在过后把犯罪行为所得透过美国金融机构用在洗钱”。

如今,有一位内阁部长承认马来西亚最高阶的“政府官员”即“MO1”,正正是首相本人。

纳吉在他的国庆第59周年纪念献辞中呼吁马来西亚人珍视“团结时刻”,并谴责“纷争时刻”。

不幸的是,相较于首五任首相即东姑阿都拉曼、敦拉萨、敦胡先翁、敦马哈迪以及敦阿都拉,国家不曾像现在纳吉担任首相的期间那样,产生这么多“纷争时刻”。

其中一个在马来西亚人当中,不分种族、宗教或区域,导致史无前例的纷争和不和谐“时刻”的课题就是马来西亚被国际严正谴责为即时的环球窃盗国家。

假如纳吉是认真的要促进“团结时刻”和减少“纷争时刻”的话,他就应该接受他执政时期所面对的最大挑战,那就是在本月底向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说,来洗脱马来西亚被视为环球窃盗国家的污名并还国家的好名声和信誉一个清白。

纳吉是否有能力接受他这个执政时期所面对的最大挑战——向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说,以洗脱马来西亚被国际严正谴责为环球窃盗国家的污名?

Posted in 纳吉, 贪污, 金融丑闻.


0 Responses

Stay in touch with the conversation, subscribe to the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