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斯里慕尤丁是否想借惯用的五一三恐吓转移视线,来逃避他作为一位教育部长,却在最近的马来亚大学学术自由遭破坏,导致重返世界顶尖大学100强计划受阻的事件上一败涂地?
慕尤丁必须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是我国四十年来正副首相中第一个危言耸听说五一三或会重演,但有没有任何部长敢在星期三的内阁会议上直截了当地质问慕尤丁?
肯定不是马华公会总会长拿督斯里廖中莱,因为他已替慕尤丁缓颊,推说这是“提醒”大马人民不要把团结当作理所当然。
廖中莱谈及我国先贤们付出努力建立及团结这个国家,但他忘了这些先贤,不管是东姑阿都拉曼、敦胡先翁、敦陈祯禄、敦陈修信或敦善班丹,都从不会赞同、纵容或替像慕尤丁周五晚在巴莪所提及那样的种族暴动消毒,反而会要求收回言论,即使不勒令辞职也必须道歉!
如果内阁部长们都与马华总会长志同道合,能把种族暴动的“恐吓”美化成“提醒”,那我国57年历史上,将出现首个没有资格领导马来西亚多元种族和多元宗教的内阁。
毫无疑问,一个发表重演五一三恐吓的马来西亚副首相没资格做副首相,一个纵容、默许及替五一三恐吓消毒的内阁没资格成为我国内阁。
内阁部长包括首相可重读及消化马来西亚国父东姑阿都拉曼1957年8月31日在独立广场发表的独立宣言及1963年9月16日的马来西亚宣言,必将获益良多。
1957年独立宣言以高度承诺作结尾:
“从此以后,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因此当我们回顾过去,我们以信仰和希望展望未来,照顾亲爱的国土的幸福是我们责任。尽管独立是个重要里程碑,但我们尚未走到旅程的终点,只是创造一个主权的崭新国家的重要努力成果。”
“在此时庄严的时刻,我呼吁大家为崭新马来亚做出奉献。公正及自由是纷纷嚷嚷世界的指明灯,让我们在前者的精神引导下,辛勤地努力创造一个新国度。”
“许多人对我们有高度信心,让我们团结一致面对接下来的挑战。在纪念过去及有信心迎向未来时,在神的指导下,我们将会成功。”
马来西亚成立宣言誓言,马来西亚“将永远成为一个立足于自由和公正精神下的独立、主权、民主国家,追求和保护人民之间的和平及和谐,以及在各族间延续和平精神。”
慕尤丁没有决心让国家成为“纷纷嚷嚷世界中的一盏指明灯”,相反地的是,让马来西亚成为“纷纷嚷嚷世界”的一份子。
慕尤丁的513事件威胁言论,是为一小撮的极端分子背书。而后者在去年第13届大选开始,时不时就发出513事件重演言论,不停散播种族宗教憎恨。他们需要为种族和宗教分化逐渐恶化负上责任。
当慕尤丁尝试在场解释,马来人及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面对危机时,他不但不诚实,也是不负责任。因为上述言论是没有根据,而且是为欲散播和挑起种族宗教情绪者,制造胡闹的想象,
现在全部人都关注周三的内阁会议,会否惩戒慕尤丁胡闹及不负责任的513威胁,以及采取何种措施向马来西亚及国际社会保证,513事件不会在马来西亚重演。
我希望有个部长会站出来,质问慕尤丁,其513的威胁论是否是尝试转移视线,以便避开最近侵犯马来亚大学的学术自由,让后者欲重攀世界首100名大学的计划落空。
今天,前马大校长丹斯里高尔嘉斯蒙教授向《马来西亚内幕者》揭露,他在任时,因为马大民主与选举研究中心的不奉承及巴结的研究结果,让执政党国阵不高兴。
高尔嘉斯蒙曾在2008到2013年间就任马大校长。他指出,有名资深政治人物指责他无法控制马大民主与选举研究中心主任礼端。
高尔嘉斯蒙甚至被警告,其校长一职将不保。
505大选前夕,马大民主与选举研究中心发表不利国阵的调查结果,指在野党领袖拿督斯里安华比首相纳吉更有资格担任大马首相。
根据马来亚大学民主与选举研究中心的(UMcedel)对选民展开的民意调查,有超过60%支持民联的的宣言,而只有50%选民拥护国阵的竞选承诺。
这项民调也显示,有43%受访者认为安华有资格成为首相,超越纳吉四个百分点。
马大校长高尔嘉斯蒙教授指出,尽管受到来自布城的压力,但他仍然捍卫礼端。
他说:“马大是一个学术机构而不是政治团体。身为马大校长,我的工作是保卫学术机构的尊严。”
“不管人们怎么想,我认为马大的学术自由应高于一切。”
马大于3月31日终止了礼端的民主与选举研究中心总监的职位,尽管后者的聘约是在今年12月31日才届满。
与此同时,礼端担任马大社会与人文学院院长的合约于7月1日届满,却也不获得续聘,虽然他被指获得了最多学术人员的投票,支持他继续领导该院。
高尔嘉斯蒙表示对礼端的遭遇感到非常难过,但补充说仍然对马大满怀希望和信任。
高尔嘉斯蒙说,他和他的同僚曾计划要领航马大,并在2015年跻身世界首100所大学。
他说:“我设定目标要让马大于2015年跻身世界100所大学之内。我个人认为这将使提升马来西亚的全球地位。”
但是,基于目前的情况,高尔嘉斯蒙马大能否达标感到怀疑。
“我不知道,但我感觉这将是非常艰难的,”他说。
马大已宣布要在2015年进入QS世界大学前100名排名。
0 Responses
Stay in touch with the conversation, subscribe to the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