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国立大学以“绩效制”录取学生,是“比固打更固打的固打制”

最后,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国立大学从2002年起以“绩效制”取代种族固打制录取学生,其实是“比固打更固打的固打制”。

根据马青总团长拿督魏家祥,国立大学八大热门科系,即医科、牙医、药剂、电子与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法律与会计,所招收的华裔生比率,从2011年的26.2%,逐年下降至2012年的25.3%与2013年的20.7%。

我褒扬魏氏终于敢公开承认,所谓的“绩效制”从2002年起取代固打制,实际上比固打制还糟糕,造成华裔学生被录取的比率从早期超过30%下降到近19%,同时非巫裔学生在国立大学八个重要科系的人数也普遍下降。

2002年五月,我发了一封紧急电邮给所有内阁部长,要求他们纠正这个不公正的所谓“绩效制”国立大学遴选系统,因为用来对比大学预科班(Matriculation)和大马高等教育文凭(STPM)成绩的公式是“不专业、不公平及有辱绩效制名声的,因为它根本没有任何专业绩效”,就如用苹果和橙做比较。

当时我争辩说拿两者来比较是荒谬的,因为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系统,评估程序也不一样。

这是我在2002年的论述:“大马高级教育文凭是经过良好测验、公开及标准化的制度,它跟剑桥考试局有联系,而美国式的预科班制度则属于完全不同的制度,后者不根据最后考试作评估,而是以出席率、指派功课、呈献作评估,而且讲师在廿二个预科班中心里对确定等级有很大的发言权,而最后考试的分数只占50%至70%。连慕沙莫哈末(当时的教育部长)也亲口承认预科班成绩是依据课程作业(30%)和考试成绩(70%)评估。”

我在我11年前发给内阁部长的电邮中要求他们“确保录取新生的制度是透明及专业的,能够不分种族肤色地,纯粹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确保透过卓越学术及社会经济背景的考量,让更多生活条件较差的群体能够获得社会公正”。

然而,经历了三任首相、四任马华总会长,12位马华部长连同马华一位在2008年至2013年间在位五年的高教部副部长,大马人民如今所听到的,却是马华的前副教育部长抱怨国立大学自2002年开始以“绩效制”录取学生的做法,事实上是更不公正,所用的公式甚至比“628”方案从1979年到2002年以固打制限制土著和非土著的比例在55:45更为糟糕。

马上浮现脑海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事实和数据在过去的十年里,尽管受到各方多番要求,但不论是在国会内或外,一直都被拒绝向大马公众公开?为什么过去十年里12位马华部长和三倍这个数字的马华副部长,在过去的11年间,协助和教唆他们拒绝对外披露?还有,巫统/国阵政府和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如果真的认真看待一个马来西亚政策、把大马教育水准提升到国际水平及提升大马成为高收入经济体的竞争力,将如何针对如此严重不公的现象提出补救建议?

我在11年前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要求改革大学预科的录取机制,采用一个不分肤色因材施教的绩效系统,75%学额依绩效分配,剩余的25%则分发给社会经济背景落后的学生,并以一个共同的大学入学试来决定进入国立高等院校的人选。

我再次向内阁和首相力荐这项建议。

Posted in 大专, 教育.


0 Responses

Stay in touch with the conversation, subscribe to the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