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可以在过去的连续两个会议中有时间讨论亚洲策略与领导研究院(ASLI)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CPPS)研究报告指土著股权占45巴仙(相对于官方数据的18.9巴仙)的单单一点,却没有时间讨论研究报告中所提出将对国家现今和前景带来更重大影响的其他课题,是令人心痛和遗憾的。
这是十分不负责任的,因为内阁没有远见和被误导的高等教育政策必须为大马高等学府在世界大学令人沮丧的排名负起最大的责任。国家的全部的17所国立大学都被排除在上海交通大学500间最好大学排行榜、〈亚洲新闻〉100最佳大学、或Webometrics Rank(WR)3000首要大学的榜外。我们现在有的只是两间在泰吾时报200间最好大学排行榜中地位岌岌可危的大学。
如果马大和国大明年掉出泰吾时报200间最好大学排行榜外,就如理大在去年史无前例地从2004年的111名滑落215名次至2005年的榜外326名一样,没有人会觉得惊奇。
国大(第185名)和马大(第192名)在2006年泰吾时报最好200间大学排行榜的排名是十分不安全及危险的,因为在满分100分中,国大和马大分别只差1.3分和0.7分就会掉出榜外。
令人沮丧的马来西亚大学世界排名理应是内阁上周三的首要议程,甚至比ASLI报告的45巴仙土著股权和官方数据的18.9巴仙相距的课题更为重要,但是事实证明了内阁缺乏对如何处理优先课题的意识,就如前首相敦马哈迪所形容的“半桶水”一样。
上个星期天,我问高等教育部长拿督慕斯达法为何查希高等教育报告以及其138项建议被暗中和随便地搁置一旁,以及在他部门另外成立一个新的高层委员,负责制订新的高等教育大蓝图这种完全不透明的作法。
我还在等待慕斯达法的答复。我现在要问慕斯达法的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15项“达至高等教育更好表现”的建议,是否有被他的部门关注和接纳,还是报告中有关高等教育的章节已经因为同一个报告中针对“第9大马计划建议”的土著股权章节造成争议和负面反应,而完全被搁置?
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在“达至高等教育更好表现”的章节提出一些重要和正确的建议,以恢复马来西亚在国际卓越、有素质、有水准和显赫教育的地位。
其中一个最有改革性的建议就是废除大马高等教育文凭(STPM)和大学预科班,让大马教育文凭(SPM)成为高等教育基本入学资格,制定进入文凭和学士课程的最低分数,并在文凭到学士课程的转移中制定明确的准绳。
交替性的方案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建议一项单一的大学入学考试,公开给所有就读SPM的学生参与。
连同这项建议,基于高等教育民主化和毕业生能力低落的问题,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也呼吁恢复学士课程4年制。
这些建议不但只可行,同时也是合理和明智的,因为这将终结现有的假绩效制度。在假绩效制度下, STPM的学生表面上与预科班的学生获得同样对待,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造成许多STPM学生都有合情理的不满和怨恨。
慕斯达法是否准备接受ASLI的建议,废除STPM和预科班,让SPM成为大学入学的基本资格?
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报告对于高等教育的一些发现如下:
• 国立大学学额增加,但是在入学方面却有明显的不平等以及种族的不调和;
•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的研究表现落在邻国泰国和新加坡后面,比如在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方面;
• 国立大学和学院毕业生失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传授普通技巧,包括语言和多元文化技巧的失败。
公共政策研究中心15项达至高等教育更好表现的其中一些建议是:
• 废除一些国立大专只公开于特定种族的政策和做法;
• 以废除高等学府集中录取程序,推行更大力的竞争,并根据真实录取人数给予拨款;
• 制定所有国立高等学府的明确和透明化录取制。这项录取制应该以绩效为主要基础,但也应该包含社会经济和地理背景的考量,以祢补社会经济和地理背景的不足。
• 推展或扩大卓越教育奖学金,让最好的5巴仙申请者在一些对于国家需求和未来有影响的领域中获益;
• 在录取和升级方面废除一切外来或内部的固打制,因为将国家未来栋梁和高等教育寄托于非最好资格人士手中是不合常理和矛盾的;
• 复兴国立大学的院系文化,摒除行政主导的趋向。恢复一个行政服务文化,包含这些高等学府的主要功能、职员和客户;
• 将教员的起薪固定在国家、甚至在可行时国际是适合的水平。
高等教育在转变国家成为知识型经济、以便在高竞争的全球化中生存和发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慕斯达法必须接受全体马来西亚人民都是探索高等教育素质和卓越的信托人。有鉴于此,高等教育部长在任何阶级的高等教育改革中必须包含全体马来西亚人民,而不是继续以将国立大学转变为世界一等大学的名义,以秘密、官僚方式行事。
0 Responses
Stay in touch with the conversation, subscribe to the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