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将民众出席首相开斋节开放门户与支持其一个马来西亚口号相提並论的谬误

首相拿督斯里纳吉与内阁部长们在开斋节首天,在其官邸举行的开放门户获得不错的反应,但将民众出席首相开斋节开放门户与支持其一个马来西亚口号相提並论,是一种谬误。

主流媒体指出席周日在首相官邸开放门户的群众人数,介于5万至6万人之间。

如果出席人数可充作人民支持现任首相的政策与口号之指标,那麽出席前首相敦阿都拉及敦马哈迪的开斋开放门户的群众人数,又作何解释?

回顾过去几年,主流媒体对阿都拉在任期间的6次开斋节开放门户报导,有以下的出席人数数据:

2003 – 70,000 (新海峡时报 26.11.03)
2004 – 200,000 (新海峡时报/马来邮报 16.11.04)
2005 – 100,000 (马来邮报5.11.05)
2006 – 200,000 (每日新闻报 26.10.06)
2007 – 200,000 (新海峡时报 15.10.07)
2008 – 200,000 (Harian Metro 3.10.08)

根据主流媒体,纳吉的首个开斋节开放门户吸引5万至6万出席,岂非意味著,纳吉本身及其一个马来西亚口号获得的支持,不如在2004年3月大选时,领导国阵赢得空前辉煌选举胜利,但也在2008年3月8日令国阵遭到空前惨败的前任首相阿都拉?

在2004年11月及2008年10月,主流媒体都宣称,有20万人出席阿都拉的开斋节开放户。

或者这些在阿都拉当权时的报导数字完全不可靠,并对纳吉不公平,因为它们都在报大数,比实际的人数多了3至4倍?

至於马哈迪担任首相时的开斋节开放门户方面,根据每日新闻报的报导,在2002年有5万人出席。

无论如何,大家不应拿出席纳吉门户开放的人数与支持他的一个马来西亚相提並论,尤其是纳吉本身对一个马来西亚的实际意思充满矛盾,而时常发出互相衡突的信息。

譬如,他促回教徒及大马人民,为了下一代的将来,加强和谐和破除任何的偏见。

他的这项呼吁的确引起共鸣,他接对“有些人鼓吹仇恨及企图否定这一点”表示遗憾,凸显出大马人民是多麽的两极化与分裂,针对到底谁是“有些人鼓吹仇恨及企图否定这一点”的人,国人就有很大的分歧,牛头示威事件就是最新的例子。

一个马来西亚精神,将有助于遏制人才外流,但我们看不到这种精神,而大家对纳吉的一个马来西亚不抱有很大的信心,昨天有一名时事评论员以“有马来人,一些还是精英份子,开始以脚投票,会让人感到奇怪吗?”作为他的文章结论。(卡林拉兹兰“被夹在两个极端中间”星报22.9.09)

如果国家要迈向一个马来西亚,我们就应提升国家竞争力,最近的3个迹象显示,大马在背道而驰,我们在国际竞争力竞赛中落後他国,即:

-大马在2009至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全球竞争力报告(GCR)下滑了3个排名,从21跌至24。

-在世界银行的“2009年做生意方便”榜上,跌了2个排名,从21跌至23。

-上周公佈的2009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在2008年,大马的淨外资外流高达60亿美元,超过前一年的27亿美元的一倍。

纳吉已没有多少时间去抢救他的一个马来西亚口号,确保它不像历任首相的口号那般,变得空洞无物与无意义,而被大家否定。

Posted in 纳吉.


0 Responses

Stay in touch with the conversation, subscribe to the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