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慕尤丁需要一剂真相疫苗,以意识到马来西亚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是世界上表现最差的其中一个国家,尤其是在过去6个月实施紧急状态期间。
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衡量,马来西亚都加入了新冠肺炎疫情中世界上表现最差国家的可耻俱乐部。
我国现在累计了880,782个新冠肺炎病例,在累计病例最多的国家中排名第32,而8个月前,我们排名第 85——在这段期间越过了53个国家。
如果昨天的13,215个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是未来10天的滚动平均值,那么国会7月26日开会时,马来西亚很可能会累计100万个新冠肺炎病例,跻身世界上累计病例最多的前30个国家的行列。到时马来西亚将超越目前分别排名第30和31位的葡萄牙和巴基斯坦。
根据Our World in Data网站于2021年7月14日公布的“每百万人口累计病例”指数,马来西亚为26,804,在亚洲、东盟和太平洋地区最高,超过中国、印度、日本、印尼和菲律宾。
另外,Our World in Data网站于2021年7月14日公布的“每百万人口每日新增病例”指数,马来西亚为299.15,不但超过中国、印度、日本、印尼和菲律宾,也排在美国、巴西和墨西哥的前头。
在每日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方面,我们都是世界排名第13位的国家。
卫生总监诺希山说得对,新冠肺炎病例的增加不仅发生在马来西亚,因为整个世界都受到更主导的德尔塔(Delta)变种病毒的影响,包括我们的邻国和英国。
然而,目前世界上新冠肺炎病例激增和英国的经验,进一步凸显了马来西亚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占据表现最差国家的主要地位。这表明马来西亚的新冠肺炎疫情局势恶化,并警告我们不要将疫苗接种视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灵丹妙药。
英国的疫苗接种率居于世界前列,高于美国。英国的52.9%人口完成了疫苗接种,69%人口接种了一剂疫苗。美国则有48.3%人口完成了疫苗接种,55.8%人口接种了一剂疫苗。
但在英国,自 6 月初以来,新冠肺炎感染人数在一个月内翻了两番,昨天达到48,553 例,并且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英国卫生部长警告说,在计划于 7 月 19 日取消戴口罩和在公共场所保持社交距离等限制后,每天的新增病例可能会上升到100,000个。
政府应注意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的警告。他指出世界正处于由德尔塔变种病毒引起的新一波新冠肺炎浪潮的早期阶段,扭转了欧洲和北美通过提高疫苗接种率让新冠肺炎病例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的趋势。
上周是全球新冠肺炎病例连续增加的第四周。世卫组织的六个区域的病例都出现了增长,只有一个例外。在经历了10周的稳步下降后,死亡人数也再次上升。
111个国家已经出现德尔塔变种病毒,世卫组织预计它将成为全球流行的主要新冠肺炎病毒株。
周一,我问我们的新冠肺炎病例中,有多少是德尔塔变种病毒?50%、70%还是90%?
没有答案。这是政府在处理新冠肺炎疫情中,众多沟通策略失败的其中一个例子。
2021年1月11日宣布紧急状态以应对疫情时,马来西亚有135,992个病例和551个死亡病例。六个月后,我们现在有880,782个病例和6,613个死亡病例。超过了之前病例的6倍和死亡病例的12倍。
马来西亚人民无法理解,首相为何将其视为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战争中取得的胜利。
两天前,副首相依斯迈沙比利抛出一个重磅炸弹。他表示根据国家新冠肺炎免疫计划(NIP)的表现,全国完成接种两剂疫苗的人超过了所设定的10%门槛,因此全国有望在8月初进入国家复苏计划的第二阶段。
按照慕尤丁于7月15日公布的国家复苏计划,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的前提是符合以下三个主要指标的阀值:
- 每日新增病例少于4,000个;
- 加护病房病床使用率降低到中等水平;
- 10%的人口完成接种两剂疫苗。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的一名病毒学家警告说,鉴于由更具传染性的德尔塔变种病毒引起的病例增加,在接下来的两周内,新冠肺炎每日新增病例可能会上升到每天近20,000例。
至于加护病房病床使用率的指标,新闻与照片也显示,新冠肺炎病患人数持续飙升,造成巴生河流域医院应接不暇;印度医用氧气供应危机也即将在马来西亚上演。这些都是最好的证明。
当每日确诊病例依然比第一项指标的最低标准(4,000)还高出三或四倍,巴生河流域医院也面临加护病房使用量崩溃的危机时,全马来西亚该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于8月份进入国家复苏计划的第二阶段?
慕尤丁内阁不应该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出错误和虚假的描述,或声称政府的策略——如为期六个月的紧急状态——不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战争中的一大败笔。
诚实才是上策,政府应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战争采取的失败策略承担所犯下的错误。人民可以原谅政府的错误,但不诚实是绝不可饶恕的。
现在,是时候放弃国家复苏计划,以及在7月26日举行的为期五天的国会会议上,起草新的策略和方针,以便控制马来西亚的新冠肺炎疫情,将马来西亚带回常态,并让马来西亚人民学会与冠状病毒共存。
0 Responses
Stay in touch with the conversation, subscribe to the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